Added missing file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pull/529/head
Nikita Korotaev 2024-07-16 19:19:14 +05:00
parent 6deb427a5a
commit 24341883df
No known key found for this signature in database
GPG Key ID: 82915BEF12A2A204
10 changed files with 1023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240
docs/ru/about/news.md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240 @@
---
sidebar: auto
---
# 大史记
## 2021.4.6
- VuePress Next.
- With Dark Mode.
## 2021.4.4
- 本文档迎来的新的首页。
- 本文档迎来了暗黑模式。
- ~~当然,暗黑模式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慢慢调整。~~
- 另Telegram 群聊突破了 5000 人!还加入了 Anti-Spam 机器人!
- 🎉🎉🎉
## 2021.4.1 <Badge>[v1.4.2](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4.2)</Badge>
- 不是愚人节玩笑,今天更新。
- 加入 Browser Dialer用与改变 TLS 指纹与行为。
- 加入 uTLS用与改变 TLS Client Hello 的指纹。
- 顺便修复了一大堆奇妙的问题,具体的内容见更新日志。
## 2021.3.25
<!-- prettier-ignore -->
没错还在变。 -_-
## 2021.3.15
文档网站正在悄悄的进行着某些神秘的变化。。。,🙊🙊🙊
## 2021.3.14 <Badge>[v1.4.0](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4.0)</Badge>
- Happy Pi-Day!
- 这次是个大更新:
- 为链式代理引入了传输层支持。
- 为 Dialer 引入了 Domain Strategy解决奇妙的 DNS 问题。
- 添加了 gRPC 传输方式,与更快一点的 Multi Mode。
- 添加了 WebSocket Early-Data 功能,减少了 WebSocket 的延迟。
- 添加了 FakeDNS。
- 还修复了系列的问题,添加了各类功能,详情请见更新日志。
- 还是 VuePress 比较爽啊(
## 2021.3.3 <Badge>[1.3.1](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3.1)</Badge>
- 这个版本使用了 Golang 1.16,正式原生支持 Apple Silicon。
- 同时修复了一个会导致 Panic 的 bug。~~Holmium\_认为这是在骗、在偷袭。~~
- 修复了几个遗留问题。
## 2021.2.14 <Badge>[1.3.0](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3.0)</Badge>
- Happy 🐮 Year 🎉!
- v1.3.0 通过非常巧妙的机制实现了 V 系协议全部 FullCone同时保证了一定的兼容性。
- OHHHHHHHHHHHH
## 2021.01.31 <Badge>[1.2.4](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2.4)</Badge>
- 解决两个“连接至标准 Socks 服务端时可能出错”的历史遗留问题。
- 似乎这个版本没有什么改变,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 (没错我就是先知)
> 你个傻子,你拿的是 UNO 牌。
## 2021.01.25
- 全互联网最好最详细的秘籍入门篇同学们练熟了吗? 🍉 老师开始连载[秘籍第一层](../document/level-1/)咯...
- [英文版文档网站](../en)逐渐增加内容 ing, 感谢各位大佬的辛苦付出~!
## 2021.01.22 <Badge>[1.2.3](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2.3)</Badge>
- 对 SS 协议的支持**又**变强了, 支持单端口多用户!
- 对 trojan 协议的支持也**又**变强了, trojan 的回落也解锁 SNI 分流的新姿势啦~!
- _(VLESS: 嘤嘤嘤)_
- UDP 奇奇怪怪的 BUG 被干掉了, 一个字, "稳定".
- 嗅探可以排除你不想嗅探的域名, 可以开启一些新玩法.
- 向发现问题->开 issue->自行测试->自行分析->自行找到问题->自行解决->然后给上下游提交 PR 的大佬 <img src="https://avatars2.githubusercontent.com/u/8384161?s=32" width="32px" height="32px" alt="a"/> [@Bohan Yang](https://github.com/bohanyang) 致敬!
- 其他美味小樱桃, 惯例更新品尝就对啦.
## 2021.01.19
- 一些数字
- 版本发布了 10&nbsp;&nbsp; 个 tag
- 解决掉了 100&nbsp; 个 issue
- 复刻了 300&nbsp; 个 fork
- 点了 2000 个 star
- 群 3000 个 人
## 2021.01.17
- 辛苦的翻译工作开始了, 感谢<img src="https://avatars2.githubusercontent.com/u/60207794?s=32" width="32px" height="32px" alt="a"/> [@玖柒 Max](https://github.com/jiuqi9997)和其他所有的翻译大佬们.
- [English version](https://xtls.github.io/en/)
## 2021.01.15 <Badge>[1.2.2](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2.2)</Badge>
- 回落分流又解锁了奇怪的新姿势! 回落中可以根据 SNI 分流啦~!
- 之前预告的 UUID 修改正式上线.([往下看往下看](#2021.01.12))
- 日志现在看起来比上一次顺眼又更顺眼了一丢丢.
- 远程 DOH 和其他的 DNS 模式一样学会了走路由分流.
-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小糖果.(更新品尝就对了)
- 啊, 还有, 世界上第一個 M1 上跑起 Xray 的男人是 Anthony TSE
## 2021.01.12
- 将要到来的 UUID 修改, 支持自定义字符串和 UUID 之间的映射. 这意味着你将可以这样在配置文件中写 id 来对应用户.
- 客户端写 "id": "我爱 🍉 老师 1314",
- 服务端写 "id": "5783a3e7-e373-51cd-8642-c83782b807c5" (此 UUID 是 `我爱🍉老师1314` 的 UUID 映射)
- 🍉 老师的[小小白白话文](../document/level-0/)大结局, 撒花.
## 2021.01.10 <Badge>[1.2.1](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2.1)</Badge>
- [小小白白话文](../document/level-0/)连载上线啦,🍉 老师呕心沥血之作, 手把手教你从什么都不会到熟练配置 Xray!
- (可能是整个互联网上, 最详细最有耐心的教你从 0 开始配置的教程)
- [透明代理](../document/level-2/)也增加了更多文章.
- 还有很多细节修改, 文档将会越来越规范!
- 感谢 [@ricuhkaen](https://github.com/ricuhkaen) , [@BioniCosmos](https://github.com/BioniCosmos), [@kirin](https://github.com/kirin10000)
* 大量的 UDP 相关修复, 甚至可以在育碧的土豆服务器上玩彩虹六号!
* Google Voice 应该也可以正常使用 v2rayNG 拨打了.
* 日志现在看起来更顺眼.
## 2021.01.07
- 礼貌和尊重本应是社区不需要明说的准则之一。
## 2021.01.05
- 文档网站正在悄悄的进行着某些神秘的变化。。。,🙊🙊🙊
## 2021.01.03
- 文档仓库第一个 PR。🎉
[透明代理TProxy配置教程 ](../document/level-2/tproxy.md) ,感谢<img src="https://avatars2.githubusercontent.com/u/41363844?s=32" width="32px" height="32px" alt="a"/> [@BioniCosmos](https://github.com/BioniCosmos)
- tg 群突破 2500。
## 2021.01.01
【祝大家新年快乐,嗨皮牛耶!】🎆🎇🎆 <Badge>[1.2.0](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2.0)</Badge>
🎁 在元旦的最后几分钟v1.2.0 它来了,带着周五必更的惯例,带着各位贡献大佬的心血以及 @rprxx 的黑眼圈,不负众望的来了!
- 圣诞礼物[v1.1.5](#20201225)后的元旦礼物 🎁,游戏玩家大福利,全面 FullCone。
- UDP 还会继续增强!)
- 如果你已经拆过圣诞礼物,这次还有比圣诞礼物更精美的包装和小糖果哦。(同样不用问,更新品尝就对了)
- (不,下面不是广告,是里程碑。)
- Xray 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不受限制的多协议平台:只需 Xray 即可解决问题,无需借力其它实现。
- 一人扛起了所有!支持各大主流协议!
- 一骑绝尘的性能!
- 日趋完善的功能!
- 可怕的生命力与社区亲和力!
- Xray 将继续保持前行! 因此 [Xray 需要更多的英雄!!](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discussions/56)
- PS请品请细品[release notes](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2.0)每一句。似乎有一个小秘密小彩蛋 ~~(啊,有人敲门...我一会和你们说)~~
## 2020.12.29
透明代理的游戏玩家利好! Xray-core tproxy 入站, socks 出站 UDP FullCone 测试版, [TG 群](https://t.me/projectXray)火热测试中
## 2020.12.25 <Badge>[1.1.5](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1.5)</Badge>
圣诞节快乐!
- 游戏玩家的圣诞礼物!你可以用 xray 爽快的打游戏啦!因为有了 SS/trojan UDP fullcone
- 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格式写配置文件了,比如 yaml比如 toml...
- VLESS 的 UDP fullcone 和更多增强很快就到!)
- 无须再担心证书验证被墙OCSP stapling 已经上线!
- kirin 带来了一大波 脚本更新.[脚本在此](https://github.com/XTLS/Xray-install)
- 还有更多美味小樱桃!(不用问,更新品尝就对了)
## 2020.12.24
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Xray 的文档网站已在发布日前偷跑上线。
网址为:[没错你正在看的就是](https://xtls.github.io)
大家可以查阅各种内容也欢迎纠错/提出建议(可发往文档 github 仓库的 issue 区)
文档网站需要不断完善和增加内容,以及完善设计。
因此更欢迎大家一起为文档建设添砖加瓦。
[文档的仓库](https://github.com/XTLS/XTLS.github.io)
仓库的 readme 中有简略教程说明如何帮助 xray 改进文档网站.
欢迎大家查看,纠错,修改,增加心得。
## 2020.12.23
Xray-core Shadowsocks UDP FullCone 测试版, [TG 群](https://t.me/projectXray)火热测试中
## 2020.12.21
- Project X 群人数 2000+
- 群消息(含游戏群) 日均破万
## 2020.12.18 <Badge>[1.1.4](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1.4)</Badge>
- 更低的启动内占用和内存使用优化
- 随意定制的 TLS 提高你的 SSL 评级
- 支持 XTLS 入站的 Splice 以及支持 trojan 的 XTLS
- 还有在您路由器上使用的 Splice 最佳使用模式建议
## 2020.12.17
鉴于日益增长群人数和游戏需求, 开启了[TG 游戏群](https://t.me/joinchat/UO4NixbB_XDQJOUjS6mHEQ)
## 2020.12.15
[安装脚本 dev 分支](https://github.com/XTLS/Xray-install/tree/dev)开启, 持续更新功能中.
## 2020.12.11 <Badge>[1.1.3](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1.3)</Badge>
- 完整版本的 REDIRECT 透明代理模式.
- 软路由 splice 流控模式的优化建议.
## 2020.12.06 <Badge>[1.1.2](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1.2)</Badge>
- 流控增加 splice 模式, Linux 限定, 性能一骑绝尘.
- 增强了 API 兼容
## 2020.12.04
增加 splice 模式
## 2020.11.27
- Project X 的 GitHub 主仓库 Xray-core 已获 500+ stars
- 登上了 GitHub Trending
- Project X 群人数破千,频道订阅数 500+
## 2020.11.25 <Badge>[1.0.0](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releases/tag/v1.0.0)</Badge>
Xray 的第一个版本.
- 基于 v2ray-core 修改而来,改动较大
- 全面增强, 性能卓越, 完全兼容
## 2020.11.23
project X start
> ~~梦开始的时候~~

View File

@ -0,0 +1,41 @@
# 开发指南
## 编译文档
Xray 支持各种平台, 您可以在多种平台上自行进行交叉编译。
请点击[编译文档](./intro/compile.md)以查看具体编译相关内容。
## 设计思路
Xray 内核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其之上可以进二次开发。
这个章节阐述了 Xray 的设计目标和架构。
请点击[设计思路](./intro/design.md)以了解 Xray 的设计目标和架构。
## 开发规范
这个章节阐述了获取代码,进行开发,提交 PR 的流程中需要遵循的准则, 以及相关的编码规范。
请点击[开发规范](./intro/guide.md)查看 Xray 开发中应遵循的准则。
## 协议详解
Xray 用到了很多种协议, 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协议的详细描述。
### [VLESS 协议](./protocols/vless.md)
VLESS 是一个无状态的轻量传输协议,可以作为 Xray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桥梁。
### [VMess 协议](./protocols/vmess.md)
VMess 是一个加密传输协议,可以作为 Xray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桥梁。
### [Mux.Cool 协议](./protocols/muxcool.md)
Mux.Cool 协议是一个多路复用传输协议,用于在一条已建立的数据流中传输多个各自独立的数据流。
### [mKCP 协议](./protocols/mkcp.md)
mKCP 是流式传输协议,由 [KCP 协议](https://github.com/skywind3000/kcp)修改而来,可以按顺序传输任意的数据流。

View File

@ -0,0 +1,81 @@
# 编译文档
## 前序工作
Xray 使用 [Golang](https://golang.org/) 作为编程语言,你需要先安装最新版本 Golang 才能够编译。
::: tip TIP
安装 Golang: [golang.org/doc/install](https://golang.org/doc/install)
:::
> 如果你不幸使用 Windows, 请 **务必** 使用 Powershell
## 拉取 Xray 源代码
```bash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git
cd Xray-core && go mod download
```
> 如果你闲的没事干,可以试试 GitHub 官方工具: `gh repo clone XTLS/Xray-core`
注意:在无法正常访问 Google 的网络环境,依赖无法被正常拉取,需要先设置 `GOPROXY`
```bash
go env -w GOPROXY=https://goproxy.io,direct
```
## 构建二进制
:::warning
本小节的命令需要在 Xray 根目录内运行。
:::
### Windows(Powershell):
```powershell
$env:CGO_ENABLED=0
go build -o xray.exe -trimpath -ldflags "-s -w -buildid=" ./main
```
### macOS, Linux:
```bash
CGO_ENABLED=0 go build -o xray -trimpath -ldflags "-s -w -buildid=" ./main
```
运行以上命令会在目录下生成 xray 可执行文件。
::: tip
如果需要编译可以进行 debug 的程序,即可以用 dlv 附加到运行的程序进行调试, 请去掉 ldflags 中的 '-w -s' 选项.
-w 禁止生成 debug 信息。使用该选项后,将无法使用 gdb 进行调试。
-s 禁用符号表
PS:其实用 vscode 或其他 IDE 调试似乎更方便。
:::
## 交叉编译:
这里以在 Windows(Powershell) 环境中,编译到 Linux 服务器为例:
```powershell
$env:CGO_ENABLED=0
$env:GOOS="linux"
$env:GOARCH="amd64"
go build -o xray -trimpath -ldflags "-s -w -buildid=" ./main
```
上传到服务器后,记得在服务器终端内执行 `chmod +x xray`
::: tip
执行 `go tool dist list` 查看所有支持的系统与架构。
:::
## 可复现构建:
按照上述步骤,能够编译与 Release 中完全相同的二进制文件。
::: warning
请先确认您使用的 Golang 版本与编译 Release 的一致。
:::

View File

@ -0,0 +1,43 @@
# 设计目标
- Xray 内核提供了一个平台,支持必要的网络代理功能,在其之上可以进二次开发,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 以跨平台为首要原则,以减少二次开发的成本;
## 架构
![Architecture](./framework.png)
内核分为三层:应用层、代理层和传输层。
每一层内包含数个模块,模块间互相独立,同类型的模块可无缝替换。
### 应用层
应用层包含一些代理层中常用的功能,这些功能被抽象出来,以便在不同的代理模块中复用。
应用层的模块应为纯软件实现,与硬件或平台相关的技术无关。
重要模块列表:
- Dispatcher: 用于把入站代理所接收到的数据,传送给出站代理;
- Router: 路由模块,详见 [路由配置](../../config/routing.md)
- DNS: 内置的 DNS 服务器模块;
- Proxy Manager: 代理管理器;
### 代理层
代理层分为两部分入站代理Inbound Proxy和出站代理Outbound Proxy
两部分相互独立,入站代理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出站代理,反之亦然。
#### 入站代理
- 实现 [proxy.Inbound](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blob/main/proxy/proxy.go) 接口;
#### 出站代理
- 实现 [proxy.Outbound](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blob/main/proxy/proxy.go) 接口;
### 传输层
传输层提供一些网络数据传输相关的工具模块。

Binary file not shown.

After

Width:  |  Height:  |  Size: 66 KiB

View File

@ -0,0 +1,131 @@
# 开发规范
## 基本
### 版本控制
Project X 的代码被托管在 github 上:
- Xray 核心 [Xray-core](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
- 安装脚本 [Xray-install](https://github.com/XTLS/Xray-install)
- 配置模板 [Xray-examples](https://github.com/XTLS/Xray-examples)
- Xray 文档 [Xray-docs-next](https://github.com/XTLS/Xray-docs-next)
您可以使用 [Git](https://git-scm.com/) 来获取代码。
### 分支Branch
- 本项目的主干分支为 main
- 本项目的发布主分支同为 main
- 需要确保 main 在任一时刻都是可编译,且可正常使用的。
- 如果需要开发新的功能,请新建分支进行开发,在开发完成并且经过充分测试后,合并回主干分支。
- 已经合并入主干且没有必要存在的分支,请删除。
### 发布Release
<Badge text="WIP" type="warning"/>
- 建立尝鲜版本和稳定版本两个发布通道
- 尝鲜版本,可以为 daily build主要用于特定情况的测试尝鲜和获得即时反馈和再改进。
- 稳定版本,为定时更新(比如月更),合并稳定的修改并发布。
### 引用其它项目
- Golang
- 产品代码建议使用 Golang 标准库和 [golang.org/x/](https://pkg.go.dev/search?limit=25&m=package&q=golang.org%2Fx) 下的库;
- 如需引用其它项目,请事先创建 issue 讨论;
- 其它
- 不违反双方的协议,且对项目有帮助的工具,都可以使用。
## 开发流程
### 写代码之前
发现任何问题,或对项目有任何想法,请创建 [issue](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issues) 讨论以减少重复劳动和消耗在代码上的时间。
### 修改代码
- Golang
- 请参考 [Effective Go](https://golang.org/doc/effective_go.html)
- 每一次 push 之前,请运行:`go generate core/format.go`
- 如果需要修改 protobuf例如增加新配置项请运行`go generate core/proto.go`
- 提交 pull request 之前,建议测试通过:`go test ./...`
- 提交 pull request 之前,建议新增代码有超过 70% 的代码覆盖率code coverage
- 其它
- 请注意代码的可读性。
### Pull Request
- 提交 PR 之前,请先运行 `git pull 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git` 以确保 merge 可顺利进行;
- 一个 PR 只做一件事,如有对多个 bug 的修复,请对每一个 bug 提交一个 PR
- 由于 Golang 的特殊需求Package pathGo 项目的 PR 流程和其它项目有所不同,建议流程如下:
1. 先 Fork 本项目,创建你自己的 `github.com/<your_name>/Xray-core.git` 仓库;
2. 克隆你自己的 Xray 仓库到本地:`git clone https://github.com/<your_name>/Xray-core.git`
3. 基于 `main` 分支创建新的分支,例如 `git branch issue24 main`
4. 在新创建的分支上作修改并提交修改(commit)
5. 在推送(push)修改完成的分支到自己的仓库前,先切换到 `main` 分支,运行 `git pull 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git` 拉取最新的远端代码;
6. 如果上一步拉取得到了新的远端代码,则切换到之前自己创建的分支,运行 `git rebase main` 执行分支合并操作。如遇到文件冲突,则需要解决冲突;
7. 上一步处理完毕后,就可以把自己创建的分支推送到自己的仓库:`git push -u origin your-branch`
8. 最后,把自己仓库的新推送的分支往 `XTLS/Xray-core``main` 分支发 PR 即可;
9. 请在 PR 的标题和正文中,完整表述此次 PR 解决的问题 / 新增的功能 / 代码所做的修改的用意等;
10. 耐心等待开发者的回应。
### 对代码的修改
#### 功能性问题
请提交至少一个测试用例Test Case来验证对现有功能的改动。
#### 性能相关
请提交必要的测试数据来证明现有代码的性能缺陷,或是新增代码的性能提升。
#### 新功能
- 如果新增功能对已有功能不影响,请提供可以开启/关闭的开关(如 flag并使新功能保持默认关闭的状态
- 大型新功能(比如增加一个新的协议)开发之前,请先提交一个 issue讨论完毕之后再进行开发。
#### 其它
视具体情况而定。
## Xray 编码规范
以下内容适用于 Xray 中的 Golang 代码。
### 代码结构
```
Xray-core
├── app // 应用模块
│ ├── router // 路由
├── common // 公用代码
├── proxy // 通讯协议
│ ├── blackhole
│ ├── dokodemo-door
│ ├── freedom
│ ├── socks
│ ├── vmess
├── transport // 传输模块
```
### 编码规范
基本与 Golang 官方所推荐做法一致,有一些例外。写在这里以方便大家熟悉 Golang。
#### 命名
- 文件和目录名尽量使用单个英文单词,比如 hello.go
- 如果实在没办法,则目录使用连接线/文件名使用下划线连接两个(或多个单词),比如 hello-world/hello_again.go
- 测试代码使用 \_test.go 结尾;
- 类型使用 Pascal 命名法,比如 ConnectionHandler
- 对缩写不强制小写,即 HTML 不必写成 Html
- 公开成员变量也使用 Pascal 命名法;
- 私有成员变量使用 [小驼峰式命名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7%9D%E5%B3%B0%E5%BC%8F%E5%A4%A7%E5%B0%8F%E5%AF%AB) ,如 `privateAttribute`
- 为了方便重构,方法建议全部使用 Pascal 命名法;
- 完全私有的类型放入 `internal`
#### 内容组织
- 一个文件包含一个主要类型,及其相关的私有函数等;
- 测试相关的文件,如 Mock 等工具类,放入 testing 子目录。

View File

@ -0,0 +1,92 @@
# mKCP 协议
mKCP 是流式传输协议,由 [KCP 协议](https://github.com/skywind3000/kcp) 修改而来,可以按顺序传输任意的数据流。
## 版本
mKCP 没有版本号,不保证版本之间兼容性。
## 依赖
### 底层协议
mKCP 是一个基于 UDP 的协议,所有通讯使用 UDP 传输。
### 函数
- fnv: [FNV-1a](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wler%E2%80%93Noll%E2%80%93Vo_hash_function) 哈希函数
- 输入参数为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 输入出一个 32 位无符号整数;
## 通讯过程
1. mKCP 将数据流拆成若干个数据包进行发送。一个数据流有一个唯一标识,用以区分不同的数据流。数据流中的每一个数据包都携带了同样的标识。
1. mKCP 没有握手过程,当收到一个数据包时,根据其携带的数据流的标识来判断是否为新的通话,或是正在进行中的通话。
1. 每一个数据包中包含若干个片段Segment片段分为三类数据Data、确认ACK、心跳Ping。每个片段需要单独处理。
## 数据格式
### 数据包
| 4 字节 | 2 字节 | L 字节 |
| ---------- | ---------- | -------- |
| 认证信息 A | 数据长度 L | 片段部分 |
其中:
- 认证信息 A = fnv(片段部分big endian
- 片段部分可能包含多个片段;
### 数据片段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4 字节 | 4 字节 | 4 字节 | 2 字节 | Len 字节 |
| --------- | -------- | -------- | --------- | --------- | ---------------- | -------- | -------- |
| 标识 Conv | 指令 Cmd | 选项 Opt | 时间戳 Ts | 序列号 Sn | 未确认序列号 Una | 长度 Len | 数据 |
其中:
- 标识 Conv: mKCP 数据流的标识
- 指令 Cmd: 常量 0x01
- 选项 Opt: 可选的值有:
- 0x00: 空选项
- 0x01: 对方已发出所有数据
- 时间戳 Ts: 当前片段从远端发送出来时的时间big endian
- 序列号 Sn: 该数据片段时数据流中的位置,起始片段的序列号为 0之后每个新片段按顺序加 1
- 未确认序列号 Una: 远端主机正在发送的,且尚未收到确认的最小的 Sn
### 确认片段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4 字节 | 4 字节 | 4 字节 | 2 字节 | Len \* 4 字节 |
| --------- | -------- | -------- | -------- | ----------------- | --------- | -------- | -------------- |
| 标识 Conv | 指令 Cmd | 选项 Opt | 窗口 Wnd | 下一接收序列号 Sn | 时间戳 Ts | 长度 Len | 已收到的序列号 |
其中:
- 标识 Conv: mKCP 数据流的标识
- 指令 Cmd: 常量 0x00
- 选项 Opt: 同上
- 窗口 Wnd: 远端主机可以接收的最大序列号
- 下一接收序列号 Sn: 远端主机未收到的数据片段中的最小序列号
- 时间戳 Ts: 远端主机最新收到的数据片段的时间戳,可用于计算延迟
- 已收到的序列号: 每个 4 字节,表示此序列号的数据已经确认收到
注释:
- 远程主机期待收到序列号 [Sn, Wnd) 范围内的数据
### 心跳片段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4 字节 | 4 字节 | 4 字节 |
| --------- | -------- | -------- | ---------------- | ----------------- | -------- |
| 标识 Conv | 指令 Cmd | 选项 Opt | 未确认序列号 Una | 下一接收序列号 Sn | 延迟 Rto |
其中:
- 标识 Conv: mKCP 数据流的标识
- 指令 Cmd: 可选的值有
- 0x02: 远端主机强行终止会话
- 0x03: 正常心跳
- 选项 Opt: 同上
- 未确认序列号 Una: 同数据片段的 Una
- 下一接收序列号 Sn: 同确认片段的 Sn
- 延迟 Rto: 远端主机自己计算出的延迟

View File

@ -0,0 +1,129 @@
# Mux.Cool 协议
Mux.Cool 协议是一个多路复用传输协议,用于在一条已建立的数据流中传输多个各自独立的数据流。
## 版本
当前版本是 1 Beta。
## 依赖
### 底层协议
Mux.Cool 必须运行在一个已建立的可靠数据流之上。
## 通讯过程
一个 Mux.Cool 连接中可传输若干个子连接,每个子连接有一个独立的 ID 和状态。传输过程由帧Frame组成每一帧用于传输一个特定的子连接的数据。
### 客户端行为
当有连接需求时并且没有现有可用的连接时,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一个新连接,以下称为“主连接”。
1. 一个主连接可用于发送若干个子连接。客户端可自主决定主连接可承载的子连接数量。
1. 对于一个新的子连接,客户端必须发送状态`New`以通知服务器建立子连接,然后使用状态`Keep`来传送数据。
1. 当子连接结束时,客户端发送`End`状态来通知服务器关闭子连接。
1. 客户端可自行决定何时关闭主连接,但必须确定服务器也同时保持连接。
1. 客户端可使用 KeepAlive 状态来避免服务器关闭主连接。
### 服务器端行为
当服务器端接收到新的子连接时,服务器应当按正常的连接来处理。
1. 当收到状态`End`时,服务器端可以关闭对目标地址的上行连接。
1. 在服务器的响应中,必须使用与请求相同的 ID 来传输子连接的数据。
1. 服务器不能使用`New`状态。
1. 服务器可使用 KeepAlive 状态来避免客户端关闭主连接。
## 传输格式
Mux.Cool 使用对称传输格式,即客户端和服务器发送和接收相同格式的数据。
### 帧格式
| 2 字节 | L 字节 | X 字节 |
| ------------ | ------ | -------- |
| 元数据长度 L | 元数据 | 额外数据 |
### 元数据
元数据有若干种类型。所有类型的元数据都包含 ID 和 Opt 两项,其含义为:
- ID: 子连接的唯一标识
- 对于一般 Mux 子连接ID 由 1 开始累加
- 对于 Xray 实现的 [Single XUDP](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blob/main/common/xudp/xudp.go)ID 始终为 0
- Opt:
- D(0x01): 有额外数据
当选项 Opt(D) 开启时,额外数据格式如下:
| 2 字节 | X-2 字节 |
| -------- | -------- |
| 长度 X-2 | 数据 |
### 新建子连接 (New)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2 字节 | 1 字节 | A 字节 | 8 字节 |
| ------ | ------ | -------- | ---------- | ------ | ---------- | ------ | ---------------- |
| ID | 0x01 | 选项 Opt | 网络类型 N | 端口 | 地址类型 T | 地址 A | Global ID (XUDP) |
其中:
- 网络类型 N
- 0x01TCP表示当前子连接的流量应当以 TCP 的方式发送至目标。
- 0x02UDP表示当前子连接的流量应当以 UDP 的方式发送至目标。
- 地址类型 T
- 0x01IPv4
- 0x02域名
- 0x03IPv6
- 地址 A
- 当 T = 0x01 时A 为 4 字节 IPv4 地址;
- 当 T = 0x02 时A 为 1 字节长度L + L 字节域名;
- 当 T = 0x03 时A 为 16 字节 IPv6 地址;
- Global ID (XUDP)
- 客户端计算出 UDP 来源二元组的全局独特 ID服务端用以确保当 XUDP 断线重连时,仍使用同一个端口与目标通信。
在新建子连接时,若 Opt(D) 开启,则这一帧所带的数据需要被发往目标主机。
### 保持子连接 (Keep)
TCP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 ------ | ------ | -------- |
| ID | 0x02 | 选项 Opt |
UDP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2 字节 | 1 字节 | A 字节 |
| ------ | ------ | -------- | ---------- | ------ | ---------- | ------ |
| ID | 0x02 | 选项 Opt | 网络类型 N | 端口 | 地址类型 T | 地址 A |
在保持子连接时,若 Opt(D) 开启,则这一帧所带的数据需要被发往目标主机。
XUDP 在 Opt(D) 之后加 UDP 地址,格式同新建子连接,但没有 Global ID。
### 关闭子连接 (End)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 ------ | ------ | -------- |
| ID | 0x03 | 选项 Opt |
在保持子连接时,若 Opt(D) 开启,则这一帧所带的数据需要被发往目标主机。
### 保持连接 (KeepAlive)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 ------ | ------ | -------- |
| ID | 0x04 | 选项 Opt |
在保持连接时:
- 若 Opt(D) 开启,则这一帧所带的数据必须被丢弃。
- ID 可为随机值。
## 应用
Mux.Cool 协议与底层协议无关,理论上可以使用任何可靠的流式连接来传输 Mux.Cool 的协议数据。
在目标导向的协议如 Shadowsocks 和 VMess 协议中,连接建立时必须包含一个指定的地址。
为了保持兼容性Mux.Cool 协议指定地址为“v1.mux.cool”。即当主连接的目标地址与之匹配时则进行 Mux.Cool 方式的转发否则按传统方式进行转发。这是一个程序内的标记VMess 和 VLESS 并不会在数据包中发送“v1.mux.cool”地址

View File

@ -0,0 +1,91 @@
# VLESS 协议
VLESS 是一个无状态的轻量传输协议,可以作为 Xray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桥梁。
## Request & Response
| 1 字节 | 16 字节 | 1 字节 | M 字节 | 1 字节 | 2 字节 | 1 字节 | S 字节 | X 字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协议版本 | 等价 UUID | 附加信息长度 M | 附加信息 ProtoBuf | 指令 | 端口 | 地址类型 | 地址 | 请求数据 |
| 1 字节 | 1 字节 | N 字节 | Y 字节 |
| ---------------------- | -------------- | ----------------- | -------- |
| 协议版本,与请求的一致 | 附加信息长度 N | 附加信息 ProtoBuf | 响应数据 |
VLESS 早在第二个测试版 ALPHA 2 时就已经是上述结构了BETA 是第五个测试版):
> “响应认证”被替换为“协议版本”并移至最前,使 VLESS 可以升级换代同时消除了生成伪随机数的开销。混淆相关结构被替换为附加信息ProtoBuf并前移赋予协议本身可扩展性相关开销也极小[gogo/protobuf](https://github.com/gogo/protobuf)),若无附加信息则无相关开销。
我一直觉得“响应认证”不是必要的ALPHA 时为了提升生成随机数的性能,还用 math/rand 替换 crypto/rand而现在都不需要了。
“协议版本”不仅能起到“响应认证”的作用,还赋予了 VLESS 无痛升级协议结构的能力,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协议版本”在测试版本中均为 0正式版本中为 1以后若有不兼容的协议结构变更则应升级版本。
VLESS 服务端的设计是 switch version即同时支持所有 VLESS 版本。若需要升级协议版本可能到不了这一步推荐的做法是服务端提前一个月支持一个月后再改客户端。VMess 请求也有协议版本但它的认证信息在外面指令部分则高度耦合且有固定加密导致里面的协议版本毫无意义服务端也没有进行判断响应则没有协议版本。Trojan 的协议结构中没有协议版本。
接下来是 UUID我本来觉得 16 字节有点长,曾经考虑过缩短它,但后来看到 Trojan 用了 56 个可打印字符56 字节),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服务端每次都要验证 UUID所以性能也很重要VLESS 的 Validator 经历了多次重构/升级,相较于 VMess它十分简洁且耗资源很少可以同时支持非常多的用户性能也十分强悍验证速度极快sync.Map。API 动态增删用户则更高效顺滑。
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issues/158
引入 ProtoBuf 是一个创举,等下会详细讲解。“指令”到“地址”的结构目前与 VMess 完全相同,同样支持 Mux。
总体上ALPHA 2 到 BETA 主要是:结构进化、清理整合、性能提升、更加完善。这些都是一点一滴的,详见 [VLESS Changes](https://github.com/rprx/v2ray-vless/releases)。
## ProtoBuf
似乎只有 VLESS 可选内嵌 ProtoBuf它是一种数据交换格式信息被紧密编码成二进制TLV 结构Tag Length Value
起因是我看到一篇文章称 SS 有一些缺点,如没有设计错误回报机制,客户端没办法根据不同的错误采取进一步的动作。
(但我并不认同所有错误都要回报,不然防不了主动探测。下一个测试版中,服务器可以返回一串自定义信息。)
于是想到一个可扩展的结构是很重要的,未来它也可以承载如动态端口指令。不止响应,请求也需要类似的结构。
本来打算自己设计 TLV接着发觉 ProtoBuf 就是此结构、现成的轮子,完全适合用来做这件事,各语言支持等也不错。
目前“附加信息”只有 Scheduler 和 SchedulerV它们是 MessName 和 MessSeed 的替代者,**当你不需要它们时,“附加信息长度”为 0也就不会有 ProtoBuf 序列化/反序列化的开销**。其实我更愿意称这个过程为“拼接”,因为 pb 实际原理上也只是这么做而已,相关开销极小。拼接后的 bytes 十分紧凑,和 ALPHA 的方案相差无几,有兴趣的可以分别输出并对比。
为了指示对附加信息Addons也可以理解成插件以后可以有很多个插件的不同支持程度下个测试版会在“附加信息长度”前新增“附加信息版本”。256 - 1 = 255 字节是够用且合理的65535 就太多了,还可能有人恶意填充),现有的只用了十分之一,以后也不会同时有那么多附加信息,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没有附加信息的。真不够用的话,可以升级 VLESS 版本。
为了减少逻辑判断等开销,暂定 Addons 不使用多级结构。一个月前出现过“可变协议格式”的想法pb 是可以做到打乱顺序,但没必要,因为现代加密的设计不会让旁观者看出两次传输的头部相同。
下面介绍 Schedulers 和 Encryption 的构想,**它们都是可选的**,一个应对流量时序特征问题,一个应对密码学上的问题。
## ~~Schedulers~~ Flow
~~中文名暂称:流量调度器~~2020-09-03 更新:中文名确定为“流控”),指令由 ProtoBuf 承载,控制的是数据部分。
我之前发现VMess 原有的 shake “元数据混淆”在 TLS 上完全不会带来有意义的改变,只会降低性能,所以 VLESS 弃用了它。并且,“混淆”这个表述容易被误解成伪装,也弃用了。顺便一提,我一直是不看好伪装的:做不到完全一样,那不就是强特征吗?做得到完全一样,那为什么不直接用伪装目标?我一开始用的是 SSR后来发现它只是表面伪装骗运营商就再也没用过了。
那么,“流量调度器”要解决什么问题?它影响的是宏观流量时序特征,而不是微观特征,后者是加密要解决的事情。流量时序特征可以是协议带来的,比如 Socks5 over TLS 时的 Socks5 握手 TLS 上不同的这种特征对于监测者来说就是不同的协议,此时无限 Schedulers 就相当于无限协议(重新分配每次发送的数据量大小等)。流量时序特征也可以是行为带来的,比如访问 Google 首页时加载了多少文件、顺序、每个文件的大小,多套一层加密并不能有效掩盖这些信息。
Schedulers 没必要像下面的 Encryption 一样整个套在外面,因为头部的一丁点数据相对于后面的数据量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BETA 2 预计推出两个初级的 SchedulerZstd 压缩、数据量动态扩充。进阶操作才是从宏观层面来控制、分配,暂时咕咕。
## Encryption
与 VMess 的高度耦合不同VLESS 的服务端、客户端不久后可以提前约定好加密方式,仅在外面套一层加密。这有点类似于使用 TLS不影响承载的任何数据也可以理解成底层就是从 TLS 换成预设约定加密。相对于高度耦合这种方式更合理且灵活一种加密方式出了安全性问题直接扔掉并换用其它的就行了十分方便。VLESS 服务端还会允许不同的加密方式共存。
对比 VMessVLESS 相当于把 security 换成 encryption把 disableInsecureEncryption 换成 decryption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目前 encryption 和 decryption 只接受 \"none\" 且不能留空(即使以后有连接安全性检查),详见 [VLESS 配置文档](https://github.com/rprx/v2fly-github-io/blob/master/docs/config/protocols/vless.md)。encryption 并不需要往外移一级,一是因为无法复用很多代码,二是因为会影响控制粒度,看未来的应用就明白了。
加密支持两类形式,一类是加密完全独立,需要额外密码,适合私用,另一类是结合已有的 UUID 来加密,适合公用。
(若用第一类加密形式,且密码是以某种形式公开的,比如多人共用,那么中间人攻击就不远了)
重新设计的动态端口可能会随加密同时推出,指令由 ProtoBuf 承载,具体实现和 VMess 的动态端口也会有很多不同。
套现成加密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也就多一层 writer & reader。BETA 3 预计支持 SS 的 aes-128-gcm 和 chacha20-ietf-poly1305
客户端的 encryption 可以填 “auto: ss_aes-128-gcm_0_123456, ss_chacha20-ietf-poly1305_0_987654”auto 会选择最适合当前机器的0 代表测试版,最后的是密码。服务端的 decryption 也是类似填法,收到请求时会逐一尝试解密。
并不是所有组合都需逐一尝试VMess 的加密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认证信息,结合了 UUID、alterId、时间因素第二段是指令部分以固定算法加密指令中含有数据部分使用的加密算法第三段才是重要的数据部分。可以看出VMess 的加解密方式实际上是多对一(服务端适配),而不仅是结合 UUID。但仅是结合 UUID 来加密也是件相对麻烦的事情,短时间内不会出,鉴于我们现在有 VMessAEAD 可用,也并不着急。若 VLESS 推出了结合 UUID 的加密方式,相当于重构了整个 VMess。
## UDP issues
[XUDPVLESS & VMess & Mux UDP FullCone NAT](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discussions/252)
## 客户端开发指引
1. VLESS 协议本身还会有不兼容升级但客户端配置文件参数基本上是只增不减的。iOS 客户端的协议实现则需紧跟升级。
2. **视觉标准UI 标识请统一用 VLESS**,而不是 VLess / Vless / vless配置文件不受影响代码内则顺其自然。
3. `encryption` 应做成输入框而不是选择框,新配置的默认值应为 `none`,若用户置空则应代填 `none`
## VLESS 分享链接标准
感谢 <img src="https://avatars2.githubusercontent.com/u/7822648?s=32" width="32px" height="32px" alt="a"/> [@DuckSoft](https://github.com/DuckSoft) 的提案!
详情请见 [VMessAEAD / VLESS 分享链接标准提案](https://github.com/XTLS/Xray-core/issues/91)

View File

@ -0,0 +1,175 @@
# VMess 协议
VMess 是一个加密传输协议,可以作为 Xray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桥梁。
## 版本
当前版本号为 1。
## 依赖
### 底层协议
VMess 是一个基于 TCP 的协议,所有数据使用 TCP 传输。
### 用户 ID
ID 等价于 [UUID](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ally_unique_identifier),是一个 16 字节长的随机数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令牌Token
一个 ID 形如de305d54-75b4-431b-adb2-eb6b9e546014几乎完全随机可以使用任何的 UUID 生成器来生成,比如[这个](https://www.uuidgenerator.net/)。
用户 ID 可在[配置文件](../../config)中指定。
### 函数
- MD5: [MD5 函数](https://en.wikipedia.org/wiki/MD5)
- 输入参数为任意长度的 byte 数组
- 输出为一个 16 byte 的数组
- HMAC: [HMAC 函数](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sh-based_message_authentication_code)
- 输入参数为:
- H散列函数
- K密钥任意长度的 byte 数组
- M消息任意长度的 byte 数组
- Shake: [SHA3-Shake128 函数](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A-3)
- 输入参数为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 输出为任意长度的字符串
## 通讯过程
VMess 是一个无状态协议,即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不需要握手即可直接传输数据,每一次数据传输对之前和之后的其它数据传输没有影响。
VMess 的客户端发起一次请求,服务器判断该请求是否来自一个合法的客户端。如验证通过,则转发该请求,并把获得的响应发回给客户端。
VMess 使用非对称格式,即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和服务器端的响应使用了不同的格式。
## 客户端请求
| 16 字节 | X 字节 | 余下部分 |
| -------- | -------- | -------- |
| 认证信息 | 指令部分 | 数据部分 |
### 认证信息
认证信息是一个 16 字节的哈希hash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 H = MD5
- K = 用户 ID (16 字节)
- M = UTC 时间,精确到秒,取值为当前时间的前后 30 秒随机值(8 字节, Big Endian)
- Hash = HMAC(H, K, M)
### 指令部分
指令部分经过 AES-128-CFB 加密:
- KeyMD5(用户 ID + []byte('c48619fe-8f02-49e0-b9e9-edf763e17e21'))
- IVMD5(X + X + X + X)X = []byte(认证信息生成的时间) (8 字节, Big Endian)
| 1 字节 | 16 字节 | 16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4 位 | 4 位 | 1 字节 | 1 字节 | 2 字节 | 1 字节 | N 字节 | P 字节 | 4 字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版本号 Ver | 数据加密 IV | 数据加密 Key | 响应认证 V | 选项 Opt | 余量 P | 加密方式 Sec | 保留 | 指令 Cmd | 端口 Port | 地址类型 T | 地址 A | 随机值 | 校验 F |
选项 Opt 细节:(当某一位为 1 时,表示该选项启用)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 :-: | :-: | :-: | :-: | :-: | :-: | :-: |
| X | X | X | X | X | M | R | S |
其中:
- 版本号 Ver始终为 1
- 数据加密 IV随机值
- 数据加密 Key随机值
- 响应认证 V随机值
- 选项 Opt
- S (0x01):标准格式的数据流(建议开启);
- R (0x02):客户端期待重用 TCP 连接Xray 2.23+ 弃用);
- 只有当 S 开启时,这一项才有效;
- M (0x04):开启元数据混淆(建议开启);
- 只有当 S 开启时,这一项才有效;
- 当其项开启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需要分别构造两个 Shake 实例,分别为 RequestMask = Shake(请求数据 IV), ResponseMask = Shake(响应数据 IV)。
- X保留
- 余量 P在校验值之前加入 P 字节的随机值;
- 加密方式:指定数据部分的加密方式,可选的值有:
- 0x00AES-128-CFB
- 0x01不加密
- 0x02AES-128-GCM
- 0x03ChaCha20-Poly1305
- 指令 Cmd
- 0x01TCP 数据;
- 0x02UDP 数据;
- 端口 PortBig Endian 格式的整型端口号;
- 地址类型 T
- 0x01IPv4
- 0x02域名
- 0x03IPv6
- 地址 A
- 当 T = 0x01 时A 为 4 字节 IPv4 地址;
- 当 T = 0x02 时A 为 1 字节长度L + L 字节域名;
- 当 T = 0x03 时A 为 16 字节 IPv6 地址;
- 校验 F指令部分除 F 外所有内容的 FNV1a hash
### 数据部分
当 Opt(S) 开启时,数据部分使用此格式。实际的请求数据被分割为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的格式如下。服务器校验完所有的小块之后,再按基本格式的方式进行转发。
| 2 字节 | L 字节 |
| :----: | :----: |
| 长度 L | 数据包 |
其中:
- 长度 LBig Endian 格式的整型,最大值为 2^14
- 当 Opt(M) 开启时L 的值 = 真实值 xor Mask。Mask = (RequestMask.NextByte() << 8) + RequestMask.NextByte()
- 数据包:由指定的加密方式加密过的数据包;
在传输结束之前,数据包中必须有实际数据,即除了长度和认证数据之外的数据。当传输结束时,客户端必须发送一个空的数据包,即 L = 0不加密 或认证数据长度(有加密),来表示传输结束。
按加密方式不同,数据包的格式如下:
- 不加密:
- L 字节:实际数据;
- AES-128-CFB整个数据部分使用 AES-128-CFB 加密
- 4 字节:实际数据的 FNV1a hash
- L - 4 字节:实际数据;
- AES-128-GCMKey 为指令部分的 KeyIV = count (2 字节) + IV (10 字节)。count 从 0 开始递增,每个数据包加 1IV 为 指令部分 IV 的第 3 至第 12 字节。
- L - 16 字节:实际数据;
- 16 字节GCM 认证信息
- ChaCha20-Poly1305Key = MD5(指令部分 Key) + MD5(MD5(指令部分 Key))IV = count (2 字节) + IV (10 字节)。count 从 0 开始递增,每个数据包加 1IV 为 指令部分 IV 的第 3 至第 12 字节。
- L - 16 字节:实际数据;
- 16 字节Poly1305 认证信息
## 服务器应答
应答头部数据使用 AES-128-CFB 加密IV 为 MD5(数据加密 IV)Key 为 MD5(数据加密 Key)。实际应答数据视加密设置不同而不同。
| 1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M 字节 | 余下部分 |
| ---------- | -------- | -------- | ---------- | -------- | ------------ |
| 响应认证 V | 选项 Opt | 指令 Cmd | 指令长度 M | 指令内容 | 实际应答数据 |
其中:
- 响应认证 V必须和客户端请求中的响应认证 V 一致;
- 选项 Opt
- 0x01服务器端准备重用 TCP 连接Xray 2.23+ 弃用);
- 指令 Cmd
- 0x01动态端口指令
- 实际应答数据:
- 如果请求中的 Opt(S) 开启,则使用标准格式,否则使用基本格式。
- 格式均和请求数据相同。
- 当 Opt(M) 开启时,长度 L 的值 = 真实值 xor Mask。Mask = (ResponseMask.NextByte() << 8) + ResponseMask.NextByte()
### 动态端口指令
| 1 字节 | 2 字节 | 16 字节 | 2 字节 | 1 字节 | 1 字节 |
| ------ | --------- | ------- | ------- | -------- | ---------- |
| 保留 | 端口 Port | 用户 ID | AlterID | 用户等级 | 有效时间 T |
其中:
- 端口 PortBig Endian 格式的整型端口号;
- 有效时间 T分钟数
客户端在收到动态端口指令时,服务器已开放新的端口用于通信,这时客户端可以将数据发往新的端口。在 T 分钟之后,这个端口将失效,客户端必须重新使用主端口进行通信。
## 注释
- 为确保向前兼容性,所有保留字段的值必须为 0。